国之大者,安全为要。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易经》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深刻揭示了文化化育人心的力量。国家安全文化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无形的、潜在的精神指引,是植根于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文化基核,是驱动国家安全潜能向效能转化的深层软实力。新时代,大力培育、弘扬与创新国家安全文化,使其内化于国民意识、外化于自觉行动,对于筑牢新时代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一、铸魂固本:彰显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价值
国家安全文化是国家安全实践的深层精神支撑和价值导向,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深层次、持久性的内在支撑。
第一,国家安全文化是思想引领的战略坐标。国家安全文化的首要价值在于其强大的思想统摄力。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文化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核心内涵。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统领下,凝聚成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它以总体性、系统性思维把握国家安全本质,用统筹协调的方法论处理复杂国家安全关系,将民本思想与“和合”理念作为价值根基,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可持续安全等国家安全理念,强调运用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等思维方式,着力提升全社会的风险意识与忧患意识。这些有机统一的思想元素,并非零散的观念集合,而是构成了认知国家安全规律、把握国家安全态势的完整思想框架,其有助于破除国家安全认知上的模糊、偏差与短视,引导全社会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认清复杂国家安全形势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推动全社会在思想层面确立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坚定立场与科学方法论,最终形成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思想共同体与认知坐标系,为国家安全实践提供思想引领。
第二,国家安全文化是价值认同的凝聚枢纽。国家安全文化通过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秉持人民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国家利益为导向、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为目标、促进国际共同安全为愿景,并以国家安全为前提服务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支撑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价值体系,推动全社会价值共识的凝聚。这一价值体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个体—组织—社会—国家”层层递进的利益联结,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协同运作的有机整体。党的领导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人民安全彰显了价值归属,国家利益凝聚了全民的共同目标,促进国际共同安全的理念拓展了价值视野。在这一价值体系的指引下,当守护国家安全成为每一位公民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时,便能激发起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巨大力量,形成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第三,国家安全文化是行为自觉的动力引擎。文化的功能在于实现知行合一,引导个体将内在观念转化为外在行为。国家安全文化通过构建系统性的认知引导、情感共鸣与制度支撑机制,促使国家安全由“观念认同”走向“行动自觉”,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主动参与、依法履责的国家安全行为模式。以国家安全文化涵养安全观念、激发责任意识、规范行为边界,从而促使国家安全不再仅是“国家的事”,而成为每一位公民“身边的事”“分内的事”。当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与社会生活,当个体在遵纪守法、保密尽责、识别风险、协同防范等方面形成行为惯性,国家安全文化的力量便真正实现了从理念“内化”到行动“外显”的跃升。国家安全文化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国家安全格局提供了持续、深层的文化动能。国家安全行为自觉的广泛生成,不仅夯实了国家安全体系的社会基础,也为在复杂国家安全环境中增强国家韧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百花齐放”:共绘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谱系
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特色鲜明、形态多样、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有机谱系。
第一,立足新时代背景,深化国家安全文化的时代特征。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深深扎根于国家安全实践沃土,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家安全的整体复杂性和联动性愈加突出,传统安全风险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在此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国家安全理念。进入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之一,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深度融合。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明确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确保国家安全与发展双向促进。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在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致力于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文化支撑。
第二,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拓展国家安全文化的领域范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在于“总体”,突出大安全理念,涵盖诸多领域,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这决定了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必然是一个覆盖广泛领域的“大文化”谱系。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不仅需要关注传统领域国家安全文化,还要重视新兴领域国家安全文化。在各个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文化都应当得到充分弘扬与发展。各个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文化,都是国家安全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同时,具体领域的国家安全文化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多元互动、耦合共生的国家安全文化体系,推动不同领域的国家安全文化交流与互鉴,共同提升整体国家安全文化水平。
第三,立足文化多维度表征,丰富国家安全文化的呈现样态。根据文化的精神现象互补结构,以及观念、制度、行为、器物多元表征,国家安全文化的呈现样态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国家安全文化体现了文化精神与文化现象的相互补充与交织,它具有精神层面的国家安全观念文化,以及现象层面的国家安全制度文化、国家安全行为文化和国家安全器物文化等多元表征。从精神层面来看,国家安全观念文化是对国家安全认知、理解和价值判断的总体表现,它引领着全社会对国家安全的深刻认知和共识,是国家安全文化的思想根基。国家安全制度文化是国家安全文化的实践载体,它通过规范和引导国家安全行为,形成对国家安全的整体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制度的出台与完善,正是国家安全文化在制度层面的重要体现。行为文化层面上,国家安全行为文化要求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履行国家安全责任,提升国家安全意识与素养,并在实际行动中加以落实。最后,国家安全器物文化则指向物质层面的国家安全实践,它通过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等展现国家安全文化的物质支撑。
三、“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建设
建设强大且富有生命力的国家安全文化,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升华。
第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精神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其精髓之一是“两个结合”这一根本路径的守正创新特质和要求。国家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安全智慧基因,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国家安全文化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创新”,则要求立足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国家安全实践,敢于回答新问题,勇于探索新表达,善于运用新载体,不断赋予国家安全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其永葆生机活力。
第二,遵循“守正”原则,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国家安全文化瑰宝。“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忧患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理念;“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睦邻之道;“内事文而和,外事武而义”的刚柔并济;“富国强兵”“居安思危”的务实方略;“德主刑辅”“礼法共治”的治理智慧;“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包容理念;“止戈为武”“义战慎战”的战争哲学;“四海一家”“天下大同”的共同体理想等,这些传统中国国家安全文化元素,历久弥新,为安定国家、消除内外祸乱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构建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深厚文化底蕴。必须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进行创造性挖掘、梳理与阐释,萃取其跨越时空的思想精华和制度精义,将其有机融入当代国家安全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之中,增强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自信与历史底蕴。
第三,贯彻“创新”方法,涵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文化新生态。面向未来,国家安全文化创新需聚焦关键维度持续发力。一是话语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话语体系是国家安全文化创新的核心。这要求系统总结我国的国家安全实践与战略思想,提炼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将其转化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传播体系和对外交流体系。二是内容创新,紧密追踪全球安全态势演变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新需求,不断拓展国家安全文化的认知边界与内涵深度,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国家安全理念。三是载体与形式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模型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智能化的国家安全文化教育传播平台与产品。四是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市场调节、法治保障的国家安全文化发展新格局。鼓励智库、高校、文艺院团、文化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发挥专长,共同投入国家安全文化的创作、研究与传播,同时要健全国家安全文化产品的创作引导、评价激励与传播推广机制。通过多元化创新策略,共同形塑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文化新生态。
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关乎根本、利在长远的战略工程。通过“铸魂固本”深植国家安全文化价值,通过“百花齐放”构建丰富国家安全文化谱系,通过“守正创新”激发国家安全文化蓬勃生机,方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文化屏障。当深厚的国家安全文化自信与清醒的国家安全行为自觉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当守护国家安全成为14亿多中国人民融入血脉的观念与行动,必将汇聚起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磅礴伟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最为坚实、最为持久的安全基石。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A121)阶段性成果】
(王秉,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主任/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史志勇,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